Search


#工頭聊飲食
 
之前說到上週末帶日本友人去台南。這位朋友來台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工頭聊飲食
 
之前說到上週末帶日本友人去台南。這位朋友來台灣超過五十次,大多是因公出差,活動範圍僅限於台北,但這幾年日本吹起南台灣風,所以一直對於台南很嚮往,這次特別預留兩天假期,我義不容辭當導遊,帶他去見識我所知道的台南。
 
其實「台南學」博大精深,在地能人異士又多,我是萬萬不敢班門弄斧的,尤其兩天時間其實不多,初次來訪的景點總還是必須去(例如安平古堡、台灣歷史博物、延平郡王祠...等),餘下的時間,便是吃了。
 
這幾年自己雖然不乏來到台南的次數,但也多半是開會或參加活動,結束後主辦單位或朋友來載去某店聚餐,前前後後似乎也吃過不少,但回想起來卻很少「邊走邊吃」的機會。
 
雖然事先也在臉書上詢問朋友,說如果帶日本人來台南,只能吃一家店,眾人有何推薦,答案當然是很多。但最終兩個大叔,穿著短衫便褲,循著手機地圖,沿途隨緣,一路吃去。走到某街某巷,看到感覺像是曾吃過的店,便坐下來一試。
 
好比說牛肉湯與虱目魚焿一入口,朋友臉上那驚喜的表情,真是假不了。坐在路旁,看著行人,他不禁喃喃自語:「可以理解,為什麼大家會喜歡來台南的原因了......」。
 
食量有限,點餐方式又不夠簡潔效率,所以能吃到的還是不多:阿村第二代牛肉湯、阿鳳浮水虱目魚焿、阿堂鹹粥、度小月原始店,晚上再去神農街太古、TCRC 喝杯老街調酒......
 
然後,隔兩天,我又和同事南下,舉辦第一場在台南的會員說明會,再去吃了老恭(恭仔)肉燥意麵、冰鄉,五天之內兩度到府城,感覺把一整年的扣打都吃完了,但也吃出心得與氣氛來。
 
覺得台南人還是很幸福啊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多年前曾發起《網工陣線》,所以叫「工頭」。英文名字叫 KEN,所以叫做「堅」。原是隨意取的網名,結果沿用了20年。現職為 RiceTour 米飯旅行社負責人。
View all posts